我学母语一个月之后,我觉得我只会学到讲爸爸妈妈。我第二种学的是英文,在幼稚园学,一个月之后应该学识几个生字。
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语言天份,之前曾经试过自学日文,失败,也许是因为我当时只为打机,而事实上不会日语打机都不成问题。现在我三十几岁人才学第三种语言,就是德文,学了一个月。我觉得我是处于幼稚园的水平。
现在学外语,是有目的。上文提到我从小嚮往德国,但我30几年来都没有想过去学德文,也许是被学日文失败的经验打沉,另一个可能是从小都很少接触德文,相反日文却可见于电视、杂誌、游戏、音乐。香港流行文化里面,根本不会见到德文。
去年去过德国,买了些德文原文历史书。正如我学中国历史多是看中文史书,我想从德文文献理解德国历史。事实上我至今日都未见到有好的民主德国(东德)英文历史专书,但走过火车站书店见到一本不太厚的DDR(德意志民主共和国)专书,毫不考虑就买了。这个没有深思熟虑的决定,竟然成为我想要学德文的原因。
那本DDR专书是买了回来,但只能够看图。那本书的图很精彩,但可惜的是我完全读不到文字。以前买日文书,看得会汉字和片假名会欺骗自己看得到,但德文真是完全不能估到文字在说甚幺。部份语句和名词似英文,但其实怎读都不明白。这种不足的感觉,激发我下定决心要去学德文,去读懂这本书。
但决心有了,怎去执行却是关键。
开头是走歪路,仍是相信一般人的学习方式,个人又穷X,走了去报工联会德文班,但我上了一堂就顶不顺。我觉得如果我继续去上那个堂我肯定无法学会。原因有二
- 那个教学的人本身德语不纯正。我听过德国人讲德语,亦会看IPA(国际音标),他们用的教材部份有IPA,我已知道他读得非常糟榚。再开了他们的教材 CD 来听,就知道出事在何处。教材是来自国内,会有Native Speaker和国内Speaker的读音,教学人士的就是国内的口音,非常奇怪。就连德文字母的读音都非常怪,由于他无法掌握 /e:/ 的读法,全部当成了 /eɪ/ 来读,故此 B 、C 、 D 、 E 、G ,全部读错。例如B会读成「悲」、 G读成「基」。事实上不是这样的,原音发声口型是没有转变过的。 我觉得堂上气氛不好,上堂时间浪费在吹嘘教学人士留德经验之类。
最后我毅然决定自学。自学都要有工具 ,误打误撞,发现Mondly这个东西不错,试用之后即时科水(付费)。现在每天都有玩这个App ,增进聆听、生字。
德文又以繁複的文法见称,玩App学语文的问题是没有系统,就像游客读Phrase Book学语文。我想要的是学习整个德文系统,故此,仍要读书学习德语文法。当然,学语文是最重要是要浸淫于语言环境。我身在香港,唯有靠看YouTube 。我发现Easy German这个频道不错,因为有字幕。
由于我仍是处于幼稚园阶段,你问我是不是学识很多德文,识很多文法,就当然不是。我还有很多东西未有搞清楚,要再细心研究。
造句方面,只会简单的陈述句,例如我你他是乜乜乜。例如︰
- Der Hund ist groß. 只狗好大只。 Sie hat einen großen Hund. 她有一只大狗
简单问句︰
- Haben Sie einen Hund? 你有无养狗?(敬语) Habst du Freunde? 你有无朋友?(非敬语)
简单祈使句︰
- Ich möchte einen Tee mit Zitrone. 我想要一杯柠檬茶
就係咁多。其实还有学一些时式,但未完全搞得懂。还有要学 word order 。例如︰
- Ich konnte den Weg nicht finden, weil ich keinen Stadtplan hatte. 我/能够/条/路/唔/搵到,因为/我/唔/地图/拥有。
德文出名难的雌雄性、不同的格(case) 、犹如永远是不定名动词的众数、时式变化,仍未完全搞得懂。另外,德语发音的R仍是不能完全发出。我想这些都是德文初学者常见的阻碍,有恆心是可以突破的。
在学第三语言时,增进了第二语言的认识。学习德文时我细心的研究格,我好像对英文有不同的理解。其实我在学程式语言都有类似的经验,学了Lisp之后写R和Python也好像易理解了一些,尤其是Functional Programming部份。
再过一个月之后再报告学习进度啦, Tschüss!